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治疗范围
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其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生长、无明确边界、无限增殖并具有高度侵袭性。尽管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技巧不断完善、放疗精确定位及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但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差强人意。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半年左右,联合放疗和化疗生存期能延长至12个月左右。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居第1位,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以额叶、颞叶、顶叶居多。胶质瘤各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年龄、性别分布不同。胶质瘤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成人多见,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各有其高发年龄,室管膜瘤的高发年龄在10岁以前,星形细胞瘤多见于中年人,老年人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病因

  胶质瘤发生的病因尚未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不断深入,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成为目前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热点。迄今发现与胶质瘤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及病毒感染等。

  1、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机会就会增加;

  2、遗传因素:这里并不是说胶质瘤会遗传,而是说由于一些遗传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存在某些抑癌基因的缺陷,在有外源因素的作用下,这类人胶质瘤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4、污染的空气:已经证实不仅长期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劳动者发生脑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肿瘤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的孩子。这些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有关,主要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烃类化合物。有杀虫剂污染的空气也在此列;

  5、感染:一些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病毒感染能够诱发脑肿瘤,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对胎儿的未来威胁更大;

  6、电磁波:近年来有些研究已经证实电磁波对人体是有危害的,长期暴露在有电磁波的环境中,脑肿瘤有增加的趋势。

  7、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些因素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但已经证实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青年成人无明显诱因出现的癫痫是脑胶质瘤常见症状之一。在有明显的症状以后,可以做头颅CT与MRI检查。

  胶质瘤分级

  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是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点由病理科医生于术中或术后在显微镜下做出的,一般分为3~4个级别,依次为胶质瘤1、2、3、4级。

  但根据个人多年临床手术经验,90%以上胶质瘤病理级别或恶性度是可以通过磁共振影像等检查结果在术前正确判定的,这对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要优于术后的病理诊断。

  1级一般为良性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留为主,占胶质瘤5%左右是可以治愈的;

  2级为一般的星形细胞瘤或星形-少突细胞瘤,占胶质瘤的30~40%左右,预后可达5-10年甚至更长。

  3级为间型星形细胞瘤,占胶质瘤的15~25%左右,一般由2级演变而来,平均生存期2~3年左右。

  4级为胶质母细胞瘤,占胶质瘤的1/3左右,平均生存时间一般为半年~两年左右。

  由于胶质瘤异质性可能造成取材差别和病理科医生间的主观判定误差导致病理级别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胶质瘤的分类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是常见的神经上皮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发病部位: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 间变性(恶性)者,肿瘤生长活跃,可侵犯多个脑叶,甚至越过中线侵犯对侧。临床表现:发病缓慢,间变性者因肿瘤卒中可急性起病。颅高压症状,局灶症状 。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亦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也是较常见的脑胶质瘤,是恶性的胶质瘤。发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好发年龄40--50岁,属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CT、MRI 治疗:综合治疗:手术为主,放疗:可明显延长寿命,化疗:疗效尚有争论 预后:根据肿瘤部位有所不同:星形细胞瘤:平均复发时间2.5年,平均生存期3年左右。胶质母细胞瘤:平均复发时间8个月,平均生存期1年。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年龄分布于3~35岁间。占儿童胶质瘤的4%。肿瘤质地坚韧,边界不太清楚;生长缓慢,组织学形态比较良性。临床病程较长。病变好发于脑干、视神经与视交叉和基底节,引起相应的局灶症状。侵犯视神经的肿瘤可用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且对放射敏感,所以治疗后的生存期较长。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高度恶性肿瘤之一,可沿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好发部位:小脑蚓部,年龄:10岁以前。临床表现:颅压高症状,小脑症状,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治疗: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辅助。

  室管膜细胞瘤:由覆盖脑室的室管上皮长出,可凸入脑室内,也可长入脑白质中。第四脑室室管膜瘤还可经正中或侧孔长到蛛网膜下腔脑池中。室管膜瘤见于各年龄,但儿童的发病率较高,男女的发病率相等。临床上无特异症状。可用手术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和化疗。

  少支胶质细胞瘤:多见于中年成人,男女的发生率相等,常位于大脑半球的后半部。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时可见肿瘤钙化。肿瘤虽呈浸润性生长,但肉眼边界清楚,有利于手机切除,术后辅以放射与化疗;复发较慢。

  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目前国际通行的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是采取综合治疗,即最大程度肿瘤切除结合术后放化疗(stupp方案),尽可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是胶质瘤很难根治,往往会复发。在肿瘤复发后,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可以考虑再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

  手术方案会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年龄、肿瘤部位、性质和特点制定,秉持对于恶性肿瘤切除尽可能较大化,与此同时保障手术并发症的较小化的原则。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细胞学、病理学类型,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治疗、控制肿瘤,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手术治疗

  手术仍然是目前有效治疗方法的优选,其目的在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随着显微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以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往认为不能手术的肿瘤,目前也可以手术切除。特别是术中磁共振、导航系统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率,同时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术中磁共振可以衡量切除面积的大小,功能性神经导航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可以显示术野的位置,明确重要功能部位,防止增加无谓的神经功能损伤。

  2.放射治疗

  近年来放射治疗,主要进展集中于放射剂量、放射野、时间间隔的改进以及在放射增敏剂的应用和选择上。

  3.化学治疗

  化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环节,手术或(和)放疗使部分脑胶质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大多数肿瘤还难免复发。化疗对进一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脑胶质瘤化疗的方案很多,但主要用药还是以亚硝脲类为主体的单一或联合用药。

  影响胶质瘤化疗疗效的原因至少有2个方面: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影响抗瘤药物进人脑内;②相当一部分肿瘤对抗癌药物的具有耐药性。

  4.分子靶向治疗

  近年来,随着恶性胶母瘤分子遗传学逐步阐明,某些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相关基因在恶性胶母瘤的发生及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晰,这为神经肿瘤医生找到恶性胶母瘤有效治疗的新方案--分子靶向治疗。以在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方案,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以肺癌为例,43% ~89% 的肺癌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针对肺癌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有两种:一类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合并使之受抑制,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MAb),可与EGFR的细胞外结合区域结合,从而阻断配体与EGFR的结合与活化。这样不论细胞外阻断或抑制胞内EGFR,均可影响癌细胞的信号传递系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裂、侵袭性生长。以上两种针对肺癌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前,针对恶性胶母瘤的分子靶向药物还处在临床前研究中。但是,多年的研究已证实,原癌基因(EGF和PDGF及其受体)和肿瘤抑癌基因(包括pl6INK4a、pl4ARF、PTEN、RB1和TP53等)与恶性胶母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常见的1P、10p、10q、19q和22q杂合性缺失也影响恶性胶母瘤的基因表现型。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恶性胶母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研究的靶点。

  总之,单纯用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彻底根治胶质瘤。神经外科医生绝不能满足于切除了肿瘤就完成任务。外科手术仅仅是治疗工作的开始,还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的有关知识,分阶段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脑胶质瘤存活期的一般情况,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治疗方法影响患者存活率主要的因素就是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治疗和专家的选择也要非常的慎重。

  2.心理因素很多患者有癌症的患者,态度都是非常消极的,因此,会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个好的心态很重要。

  3.家人的支持很多患有癌症的患者,心理都是孤独的,这时家人的一句鼓舞的话,安慰的话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脑胶质瘤存活期首先是要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才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生存期也只能根据一定的人群分析,单纯分析某一个患者,大多数3-4级患者可获得3-10年不等的生存时间,但由于病理级别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胶质瘤类型不同,会有一些差异。

  胶质瘤饮食

  在治疗期间,可以多吃些补充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猪蹄、海参、鱼、动物肝脏、红枣、核桃、黑木耳等。

  如果治疗引起了一些常见的消化道损伤,可以适当选用半流质食物、如莲子羹、雪耳羹、、豆浆、鲫鱼汤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蜜桃、、葡萄等,多喝绿茶、乌龙茶、蜂蜜水。

  方式上要遵循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进食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

  胶质瘤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花椒,辣椒,桂皮等;

  2.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3.忌发霉,烧焦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烧焦鱼肉;

  4.忌油腻,腌腊鱼肉,油煎,烟熏食品;

  5.忌烟,忌酒;

  6.忌过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