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摔伤是难免的,但老年人的摔伤总是让人担心,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越来越多,以至骨头变脆弱更容易骨折;常有人称65岁以上老人的髋部骨折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那该如何选择治疗:是保守?还是手术?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就是卧床、牵引固定,等待骨折自己愈合。
优点:
费用低廉,避免手术风险,不用开刀出血
缺点:
护理难度大、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骨不连、股骨头坏死机率大。
因保守治疗需要固定患肢制动及长时间绝对卧床休息,老人生活将无法自理,轻微的翻身活动都会导致剧烈疼痛,护理难度极大,长期卧床可引起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据统计,保守治疗一年内因肺部感染、血栓或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死亡率高达45%。并且保守治疗的时间越长,从床上起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也造成大多数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基本上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和尊严可言。
若手术治疗,又该选择何种方式?
1、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移位小、关节无明显退变的骨折。
优点:该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保留了患者的髋关节,术后不需牵引。
缺点:卧床时间长、仍可能出现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
2、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优点:
下床活动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目前的手术方式很成熟,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天内可逐渐下床活动,即使不能马上下床,但最起码可以在床上翻身、坐起等简单动作,从而避免长期卧床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缺点: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特别是患者有各种基础疾病的,如合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手术的风险更高,因此术前评估手术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风险可控,才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整体的手术效果更好。
以一位84岁髋部骨折的患者为例
患者女性,84岁,因"跌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查体:血压180/98mmhg,双肺呼吸音减低,右髋部及右大腿上段肿胀,右下肢稍短缩、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改变,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约1CM。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主动活动不能,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腹股沟近中点处压痛(+),右下肢纵向叩击痛(+)
辅助检查:右髋关节DR片提示:"右侧股骨颈骨折"。
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慢性支气管炎。
手术方式: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情况:术后第二天可在床上活动,术后第三天在助行器帮助可逐渐下床活动,经过每天坚持下地锻炼行走,慢慢的可以不借助助行器可缓慢独立行走,术后两周康复出院。
(左侧术前,右侧术后)
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外二科主任医师王尔曲提醒大家: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除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外,一般均主张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将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平素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结合住院各项检查来综合评定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从而评估麻醉手术的风险性和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等,综合评估权衡利弊,给患者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防止高龄老人骨折,可从预防开始,除了预防骨质疏松,还得预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