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
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居民如何预防登革热
清理积水
排干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及时清理家里的缸、罐、塑料瓶、器皿等积水容器。
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为了更好地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大石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放弃国庆假期,在彭红春主任及何咏梅护士长的带领下,走访2000余户居民(共计3500余人),除了普及登革热防护知识外,还对周边的伊蚊进行了监测。
伊蚊监测
彭红春主任说:“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因此,要特别留意这些地方,特别是家里的腌菜坛子,需要及时更换坛沿水。如果发现疑似登革热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